想跳得更高?你忽略了一個重點
- 籃球顯微鏡
- 2019年6月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有的人認為彈跳力是天生,是練不來的。你不向命運屈服於是四處請益,得到這樣的回答:「阿就去重訓,做蹲舉阿!」 「你就一直跳啊,跳跳跳呼伊送!」 ,你似懂非懂,帶著疑惑繼續練習...
我給的答案是:天生條件確實有影響,但是絕對可以練的!
天生的身體結構影響了彈跳高度的極限。腳長佔身體的比例、肌肉形狀、骨骼結構等,這些是上天、父母給我們的,改變不了。
但講到能夠改變的,那可多了!你的體重、肌肉的力量、肌肉纖維徵召的速度、跳躍的動作,通通是你可以加強或改善的。
三個訓練重點,缺一不可
這三項就是力量、速度、動作,以下分別詳述。
一、力量
這點應該最容易理解,你向地板施加越大的力量,就能得到越大的反作用力向上,就可以跳得更高。力量的訓練也最清楚不過了,無論是用自身體重,或是使用器材做負重訓練,總之就是使你的最大力量增強。但要特別注意的是,所謂最大力量的訓練,必須以訓練組數多,每次3-5下,才能達到最大效果。ps.在做這樣高強度訓練之前,肌耐力也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訓練,以避免因動作不對而受傷。
二、速度
速度,太抽象了,我曾經也非常困惑。這樣解釋好了,常聽到別人說,「挖靠他爆發力好強」 「他彈速好快呀,我都已經先起跳了還是被蓋火鍋」。那麼究竟甚麼是爆發力、彈速呢?其實就是力量的作用時間。同樣的力量,作用時間越短,爆發力越強、彈速越快。簡單個公式大概長這樣:爆發力 = 力量 / 時間。這牽扯到兩個面向,第一,有的人不用蹲得很低,膝蓋稍微一彎就能夠起跳,便會給人彈速很快、爆發力強的印象。第二,肌肉纖維徵召的速度,一樣的動作、膝蓋一樣的彎曲角度,你越快完成,爆發力越強。以第一點而言,用的較多是小腿的肌肉,但這種彈跳方式不會是我們追求最大高度的重點。所以,速度要怎麼練?必須仰賴所謂的增強式訓練,但是實施這種訓練的前提是肌力已經有一定的強度,否則容易受傷。網路上有需多訓練方式,只要搜尋增強式訓練(Plyometric Training)就行了!
三、動作
這個是所有人都忽略的重點。你為了投籃投得更準,上網搜尋Curry出手慢動作,一步步慢慢修正,最後提高了命中率。相對的,跳躍也是一項動作,但是從沒有人為了跳高,觀察或是學習那些跳躍力驚人的選手的動作,這是不對的。動作攸關了發力的效率,你有多少力量因為錯誤的動作而在起跳過程中耗損了?你助跑的速度是不是確實轉換成向上的動力了?英文還行的話,看看這支影片吧(或許之後會針對動作再po一篇)。
結論
瞭解了三項後天影響彈跳力的因素之後,夢想灌籃的你,快開始訓練吧!
Comments